
计算机硬件技术论文_工业机器人对中国区域产业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理论分析
1.1 工业机器人特征分析
1.1.1 作为自动化工具的工业机器人。
1.1.2 作为智能化工具的工业机器人。
1.1.3 作为创新工具的工业机器人。
1.2 影响因素分析
1.2.1 工业机器人与技术有偏性失业。
1.2.2 工业机器人与消费结构。
1.2.3 工业机器人与人力资本。
1.2.4 工业机器人与物质资本。
1.2.5 工业机器人与技术要素。
1.3 影响机理分析
2 案例分析
2.1 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2.1.1 数据来源。
2.1.2 构建工业机器人冲击指数。
2.2 模型构建
2.3 结果和稳健性检验
2.3.1 工业机器人密度指数的空间分布(图2)。
2.3.2 工业机器人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PSTR模型结果(表2)。
2.3.3 稳健性检验。
3 结论和启示
3.1 结论
3.2 启示
文章摘要: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部署与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革新,推动着地方高度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工业机器人正在经历从自动化工具到智能化工具,甚至向创新工具转变的过程。理论分析认为其通用性特征和技术进步效应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国际机器人联盟数据构建面板平滑转移回归(PSTR)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工业机器人冲击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空间上可大致划分为以胡焕庸线为界、东高西低的冲击区。(2)随着冲击的不断增大,物质资本集聚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正效应受到抑制,工业劳动力集聚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负效应得以增强。(3)物质资本集聚和工业劳动力集聚的弹性受冲击影响在胡焕庸线以西地区边际递增,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边际递减,最终收敛。(4)工业机器人在吸引人力资本集聚、技术要素集聚和引导消费结构改变的过程中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F426.67;F121.3
